1、把要加工的药装入的无纺布袋中,把口扎好,放入容器中,用冷水浸泡30分钟。
2、清洗煎药机,打开排废液阀,放干净水,关闭排废液阀门,关闭排药液阀门。
3、把浸泡透的药袋放入药锅,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。加水比例(仅供参考):加水量=所需的药液量+20%。计算公式:加水量=(每袋药容量×每日服几次×共煎几副药)×1.2例如:所煎药为5付,每付药2袋,每180ml加水量=(180×2×5)×1.2=2160ml
操作步骤:煎药机内放入中药和水,盖上锅盖,旋紧手柄,关闭放气安全阀,设定好煎药时间和温度,按加热按钮,机器自动加热,到达设定温度自动转入文火,到达设定时间后,自动停止加热。待药煎好后,先打开排气安全阀,适当减压(使压力下降到1kg左右),
再打开排药液阀门,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,排药液过程中,同时转动挤压装置,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。药液排完后,完全打开排气安全阀,压力减至---压,打开手柄将药包取出,关闭电源,清洁备用。具体操作步骤:电源 *** 加热 *** 停止 *** 打开排液阀门 *** 挤压 *** 清洗
---固体制剂只是上市---中的一小部分,其实国内上市的---有别于其他欧美市场的是还有很多中药制剂,包括中药的---固体制剂,这些中---种是否也存在着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需求? 这个问题有几个要点如下:
1、中药不需要一致性评价,因为各家有差异,没办法没---一致性...,其实想到很多“不需要”的理由但说不出口,还是请认同这个观点的同行补充吧。
2、中药已经开展了一致性工作,按照药典有关中---种的描述,中药药材、中药制剂(含制法、检验标准、适应症等等)等都有明确清晰的描述,因此,现在市场上购买到的任何一个同品种中药,应该在药学和上都是一致的。
这是否意味着“已上市同品种中药已经具有一致性的特征”?如果我拿这个结论去问各位做中药的同行,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会投赞成票?
3、中药一致性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,在现有的基础上,有多家生产的同品种中药有---开展更严谨的一致性评价工作,至少比对一下化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内容吧。
具体到某个产品药典对药材、制法、标准、适应症等等均有明确描述和定义,但有企业说我用的药材好当然我的药就好,听起来感觉好像没有错啊。说个简单例子:本来100mg就能够解决我10分钟乐趣的小蓝,但是吃了你这产品的确“有效”,我信心百倍的扛着肩膀上,这也不是个事吧。(原料问题)
中药煎药机在中药煎煮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:
、首先,由于压力的存在,使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更易煎出,---的蛋白更易水解。而一些质地坚硬的矿物、贝壳类的在常温、常压下不易煎出有效成分,通过加压、高温使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提高,解决了“先煎”的问题。
、煎煮的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充分了---和芽胞,煎煮和包装过程为为全封闭过程,---了药液的无菌卫生。
、煎药机及包装机全过程均为自动化过程,只需设定好温度、压力和时间,一人可管数机;
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310048a2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06405510.html
关键词: